开源物流-综合型物流企业,专门从事海运、空运、陆运货物进出口、仓储运输等领域业务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主营业务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加入我们
  • 联系方式
banner
开源物流网站正式上线,敬请关注!

快速导航

  • 公司动态
  • 行业新闻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小米上线快递,背后布了什么局?

发布时间:2019-08-08 点击量:

正如小米低调地提交“小米快递”的商标申请一样,小米快递的运营也是静悄悄地开。
 
近日,“小米快递”微信公众号上线,开始提供寄件服务。然而,公众号提供的快递服务并非小米自营快递,而是为第三方快递公司提供了一个入口,目前仅支持韵达、顺丰两家快递。
 
那么小米为什么要做快递?又将怎么做?
 
供应链关乎生死
提起小米的过去,人们能想到是其善用饥饿营销。这种被人提过无数次的,无论是叫“互联网方式”,还是叫“粉丝经济”,其营销策略的根本是依托供应链以实现高效率,好的营销策略离不开能够落地的供应链能力。
 
毕竟,对于小米起家时的手机厂商而言,芯片核心技术在高通,屏幕核心技术在三星,其他的环节都有重量级的企业,手机厂商间竞争激烈且利润微薄,简单讲,就是拿着品牌收点“过路费”。
 
因此,在去年小米 6X 发布会上,雷军宣布小米硬件利润率不超过 5%。因为国产手机真不赚钱。
 
而如果没有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, 5% 或许也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数字。在小米模式的运行过程中,供应链一方面扮演着线下交付的角色,另一方面又扮演着压缩成本的角色。
 
比如,2015 年小米就曾经历过一场供应链危机,小米 5 迟迟不能发布,最终拖到了 2016 年 2 月。2015 年的双十一,小米遭遇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战,倒不是因为竞争对手有多强或者网店无人问津,而是小米 5 延期太严重,手中无牌,只好用一大堆红米机型来凑数。
 
而在小米 5 发布以后,其又遭遇了一场产能危机,小米 5 发布后评价都很好,但是两三个月买不到货。
 
类似于小米“粉丝经济”的锤子手机,在 2015 年同样遇到了供应链的问题,供应商破产、量产因素等问题使得 Smartisan T2 手机错过黄金销售期。
 
因此,小米在 2015 年经历过这场供应链危机之后,雷军直接对管理层“动刀”,原来掌管供应链的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被撤换雷军亲自抓供应链,甚至曾多次到访三星总部。
 
同时在成本方面,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曾经公开透露过小米降低成本的秘密:只要小米有 100 亿美元以上的流水,就可以把全球体系的供应链搭建出来。全球体系供应链的优势是,可以支持一家初创公司以很低的成本进入一个硬件领域,并且能够把产品做得很便宜。比如小米移动电源,之所以价格低,是因为拥有了巨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。
 
因此,供应链的搭建是小米过去在做,未来也必须深耕的一件事。只不过,过去小米更多是在 B 端,而今其触角开始伸到大家能感知到的消费端。
 
那么,为什么小米快递目前仅支持韵达、顺丰两大快递公司?正如锤子Smartisan T2 发布时所遇到的供应商破产问题一样,随着一线快递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,二三线快递开始被迫转型甚至是被挤出市场,之前与小米合作的如风达就是一个案例。所以,小米快递的运营一方面是在延展供应链的触角,另一方面也在筛选优质稳定的供应商。
 
做服务入口
为什么小米在今年开始运营快递?从其 2018 年财报中或许能找到些线索。
 
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,小米智能手机销售量达 1.187 亿部,较去年增长 19.8%,智能电视 8.4 百万台,同比增长 115.5%;其 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(不包括智能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)数达到约 1.5 亿台,同比增长 193.2%。
 
另外一组数据是,报告期内,在巩固线上渠道的同时,小米也在持续拓展高效的线下渠道。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,小米在中国大陆已经设立 586 家小米之家,主要分布于一线、二线和三线城市。此外,为在中国中小城市及乡镇地区开展线下新零售业务,小米于报告期建立了具规模的授权店网络,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合共设立了 1378 家授权店,而这个数字在 2017 年只有62 家。
 
小米的营业收入构成中,除硬件设备之外,互联网服务保持了 61.2% 的高速增长。这个数据的背后是,基于一张高密度覆盖的基础网络,使其有能力去挖掘用户的二次需求,除了卖手机,小米也可以试水电商、社区拼团等商业模式。
 
比如小米之前做的小米商城、米家商城,而近期小米又成立小米有品,是一个延续小米模式的精品电商平台。小米有品有着小米大品牌的背书以及生态链体系,希望用小米模式做生活消费品,并打出「好东西不用挑」的口号。
 
无论是小米探索新零售的模式,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进一步巩固其硬件业务;还是入局电商平台,开始赚互联网服务的钱,两种尝试都意味着小米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与消费者进行接触。
 
正如小米快递公众号上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提示所说的:用户可以通过对小爱同学说“我要寄快递”来进行下单。小米的任何一个智能设备,都能扮演一个服务入口的角色。
 
因此,在小米 2019 年的发展战略中有两个亮点:“手机+AIoT”和新零售。即,2019 年,小米正式启动“手机+AIoT”双引擎战略,预计未来 5 年在 AIoT 领域投资 100 亿元。另外,其也将继续加强在中国大陆的渠道销售能力,建设提供全品类、全渠道的新零售网络,在保持电商市场领先的同时,不断完善线下分销渠道。
 
小米真的会自建物流吗?
从市场规模来看,在整个供应链链条上,B2B 的供应链市场远大于快递市场。在过去很多年里,支撑小米模式的根本就是上游的供应链。在当前供应链各细分领域,似乎哪个领域的机会都会比快递更多一些。毕竟,作为金字塔尖的快递,虽然是最赚钱的,但市场规模也是最小的一块。而且这个领域也已经跑出了几家上市企业,马太效应下,快递市场甚至开始了淘汰赛。
 
再看订单密度,2018 年小米智能手机销售量达 1.187 亿部,智能电视 840 万台,即使加上其电商平台上的订单,以 2018 年全国 507 亿件的快递服务量来看的话,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当前快递市场一天的订单量。
 
同时,以 3C 电子产品为主的小米,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保障服务质量上,这意味着前人京东物流走过的坑,其一个也跑不了。另外,做物流也是一件会上瘾的事,从快递切入,到最后业务多元化、综合化,是一条很漫长的路,这无疑需要强大的财力、精力支撑。
 
综合来看,小米入局物流,就像其过去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一样,其需要的是稳定且优质的服务能力。而从当前小米快递的运营来看,二者的逻辑似乎类似,要做一个类似菜鸟的整合型平台,为消费者提供一个集成的服务入口。
 
不同的是,小米近两年来大力拓展的线下渠道,为其提供了较为密集的物理场所,使得其新零售模式下,物理可以跑得相对流畅,资产的复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本增效。
 
另外,低价、高性价比的小米智能设备聚拢了大批下沉市场的用户群体,在社交电商、下沉市场比较热的今天,在挖掘这部分市场上,小米或许与老牌电商处于同一起跑线,甚至早他们一步。
 
无论是 AIoT、新零售、社交电商、下沉市场,还是小米快递,可以看到的是小米开始布局消费者的各种生活场景,并在一步步转化为互联网收入。接下来,小米快递会让小米更好吗?


文章来源:运联传媒
返回
CopyRight @ 2020 kylo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开源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ICP备案编号:鲁ICP备18001442号-1
  • 返回顶部